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長盧慶國提交了多份建議,聚焦促進我國健康產業發展、完善中成藥集中帶量采購機制、加快中藥資源植物提取物開發飼料添加劑等話題。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和人口結構的變化,民眾對高質量醫療服務及健康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我國大健康產業因此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并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政府對大健康產業的發展給予高度重視,相繼出臺政策措施以促進該產業發展。”盧慶國表示。
不過,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健康產業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他舉例稱,我國健康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歐美發達國家的普遍水平:中國企業在大健康產業的創新研發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我國大健康產業鏈環節資源分散,缺乏有效合力,多數企業規模較小,系統整合能力不足等。
對此,盧慶國建議,一是支持健康產業可持續發展,包括政府應持續優化產業環境,提供更多產業政策,推動健康產業快速、可持續發展等。二是鼓勵企業加強研發投入,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政府應繼續提供政策支持,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等。三是加強行業標準化建設。推動和支持企業參與制定和完善行業標準,通過標準引導和規范行業發展,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
他表示,目前,各省正在積極推動中成藥進入集中帶量采購范疇,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試點情況看,相比化藥集采還存在一些問題,包括采購過程的透明度和公開性不夠:沒有實行帶量采購,致使一些企業雖然以低價中標,但并未獲得相應的采購量,影響了政策效果發揮:集采規則中在技術評價環節對企業以往業績評分占比過高,致使招標中沒有實現充分的價格競爭,也影響了集采效果等。
對此,他建議,擴大中成藥集采的范圍,將更多臨床常用、用量大、采購金額高的中成藥納入全國集采清單,鼓勵各地區加強聯動,盡快實現中成藥集采的最大化:規范中藥集采帶量模式,明確中標價格和采購量的對應關系,讓低價中標企業獲得足夠多的采購量,促使企業在保證藥品質量的前提下,靠規模、靠創新、靠管理實現降本增效。
“此外,進一步優化中成藥集采規則及技術評價、價格競爭評分細則,減少技術評價權重,在提升藥典標準保證藥品質量的基礎上,充分體現價格優勢,最大化實現藥品降價、科學公平競爭的效果。”盧慶國說。
資料來源:《證券時報》